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1:32 点击次数:163
《中西汇参铜人图说》作为一部诞生于 1899 年的针灸著作,由清・刘钟衡精心撰写,在医学发展长河中有着独特意义。
刘钟衡,字时育,来自湘乡。他在钻研《内经》以及历代流传的铜人图时,敏锐地察觉到其中所绘人体脏腑与实际检验存在诸多不符之处。后来,受到王清任《医林改错》的启发,他决心探索更为精准的人体认知。1894 年,刘钟衡前往上海,购置了大量西医书籍。在此基础上,他遵循《医林改错》的理念,参照西医方法,精心图绘脏腑,并加以简要注释。同时,绘制十二经络部位图,还配上歌诀,最终完成了这部《中西汇参铜人图说》 ,并于 1899 年刊行。
展开剩余64%从内容来看,其开篇是脏腑合图,像心肺合图、脾胃合图等,不拘泥于传统表里观念,依据西医理论,结合中医进行论证。在阐述气化功用时,融合中外医说,还时常引用《内经》来判断是非。接着是脉论,并配有全身脉管图。随后详细叙述十二经穴法分寸备考,同样分别绘图并搭配诸穴歌。此外,还有阳精论、阴经论、胎论等篇章。
书中所绘诸图,精细入微,充分吸收了当时西医解剖学的成果,对传统脏腑描绘中的错误多有纠正。例如,在对子宫的描述中,详细说明了其形状、位置、大小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变化,以及受孕过程等,与传统认知相比更为科学准确。其关于十二经穴的论述,以歌诀搭配图形,再辅以筋脉说明,条理清晰,论理透彻,真正做到了文图并茂。
《中西汇参铜人图说》不仅是对传统医学的传承,更是在中西医学交流碰撞下的创新之作。它为后世研究脏象和针灸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,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个时代医者们对人体奥秘的不懈探索,在中医古籍中闪耀着独特光芒。
发布于:福建省Powered by 贵州快三停售了吗现在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